無痕山林運動-七大準則與行動概念
七大準則與行動概念 THE PRINCIPLES AND ACTION GUIDELINES
『無痕山林運動』主要在提醒我們應對所處的山林環境善盡應有的關懷與責任,以儘可能減少衝擊的活動方式與行為,達成親近山林的體驗。
這些減少環境衝擊的方法,初步歸納出七大準則,適當地運用這些山林中的活動準則,可以能讓喜歡戶外的民眾,在享受自然生態之美的同時,亦能減少因活動所對自然環境、野生動植物及其他使用者所造成的衝擊。
1. 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 2.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3.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4.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Leave What You Find 5.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7.考量其他的使用者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1.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Plan Ahead and Prepare
在進入自然環境前,如能事先蒐集當地相關資訊、充實戶外知識與技能、做好充分的計畫與準備,除可將因不瞭解或準備不足所造成的危險及傷害降至最低外,更可以增進戶外遊憩體驗的豐富性。
做好登山計畫
· 依據自己及同伴的體能狀況、登山技巧與經驗,選擇合適的登山地點與行程。
· 蒐集步道之氣候環境、高度、坡度及步道口周邊之交通接駁資訊,讓登山行程準備更完善。
· 查明登山路線是否位於管制區內,除遵循管理單位所訂定之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外,也需瞭 解是否需申請入山入園之相關手續。
· 詳細規劃步程所需時間、中途休息及夜宿地點,避免太陽下山後還在趕路或尋找住宿點。
衣物及裝備的考量
· 選擇舒適、安全、堅固、環保性佳的裝備及容易排汗的衣物,並採用米色、咖啡色、綠 色或黑色等接近自然及大地顏色的衣物。
· 預防山區多雨、多變的氣候狀況,應準備防水、防曬及保暖等衣物及用品。
· 選擇較輕巧舒適的登山鞋;厚重的靴子或深刻紋的鞋底,容易使土壤緊實並破壞步道, 應視必要穿著。
· 若行走在潮濕、泥濘的區域,可穿著登山鞋搭配綁腿或雨鞋,防止弄髒褲管。
· 依活動環境及需求,可考量配戴護膝、登山杖。
· 隨時掌握所處方位,別讓自己迷路。請攜帶地圖及指北針等定位定向工具,取代沿途所 留下的人為痕跡。
· 攜帶信號鏡、低音哨、螢光背心及手機或無線電對講機、繩索等求救物品,並於出發前 將行程等相關資料告知步道管理單位、家人或熟識的朋友,確保遊程的安全。
· 攜帶頭燈、手電筒等照明工具,以提供夜間照明所需。
· 一天以上行程應確實規劃過夜地點及所需裝備,瞭解是否有山屋或露營地點,並提早向 相關單位登記或申請。另外也可詢問是否有睡袋、帳棚的租借、水源及糧食的補給等, 以減輕負重。
食物的準備
· 依個人體型、活動特性計算所需營養及熱量,攜帶充足的飲水及食物。但請勿攜帶過 量,夠吃就好。
· 確保所攜帶食物及飲水的衛生及食用方便性。先去除不必要的包裝,將食物分裝到可重 覆使用的夾鏈袋(封口袋)或保鮮盒內,避免直接攜帶錫罐、鋁罐及玻璃瓶。適當的分 裝,除可節省背包有限的空間,也可減輕負重,同時降低帶入山林裏的垃圾量。
· 預先想好處理廚餘、果皮及垃圾的方法,避免氣味引起野生動物的興趣(例如以夾鏈袋 密封防止氣味溢出,或避免攜帶容易造成過多垃圾的食物)。
隊伍的組成及風險管理
· 登山活動以小隊伍為佳,可降低吵雜的音量及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 需有合格的專業登山嚮導及領隊、或熟識路況及環境的專家帶領,隊伍成員應一起參 與、瞭解行程規劃,降低過程中迷路或誤觸危險環境等狀況。
· 隊伍行進時應注意隊伍長度及隊員的狀況。
· 若為大型隊伍,則需有足夠的指導員及領隊,並儘量分小隊活動、分散露營區域。
· 平時應有自救及緊急應變的訓練。
· 做好平時的訓練並維持體能狀況,以加強登山技巧與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登山地點與 行程。
2.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踐踏會破壞植被的生長,並造成土壤侵蝕與地表的流失,因此請在已規劃好的步道及宿營範圍內活動,避免破壞步道及營地周邊脆弱的植物及地表;不走捷徑,並儘可能留下最輕的足跡。
行走時注意事項
· 在既有的步道、步道口、露營區等已建置好的區域內活動及休息。
· 縱使步道泥濘或潮濕,也請行走於步道上,避免走在步道邊緣而造成步道面積加寬,或 泥濘範圍變大;可穿著登山鞋配合綁腿或雨鞋,以減少衣物鞋襪的污損。
在沒有步道的區域可以怎麼做
· 若必須穿越沒有鋪設步道,或進入自然度較高的荒野地區,請選擇岩石地、沙地、碎石 地及雪地等較堅硬的地表行走,以減低對植被及地表的傷害與侵蝕。
· 在自然度較高的荒野地區,請將隊伍分散行走,以避免新的步徑形成。
· 應儘可能避開稀有動植物棲地、復育區等環境脆弱敏感地區;若一定要經過,儘可能讓 腳步落在破壞性最低的地方,並請隊友依循前一位隊友的步徑行走。
露營時注意事項
· 使用現成的營地,運用露營場、遮蔽處等完善設施,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
· 集中並儘量縮小帳棚、背包、煮食區等活動範圍,避免造成露營區以外新的土壤裸露區 域。
· 將睡覺地點與煮食區分開,以避免野生動物的干擾或攻擊。
· 不要影響或傷害營地周圍的樹木,折斷樹枝、釘釘子、纏繞鐵絲、刻字等行為,除了會 留下醜陋的痕跡外,樹木也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入;如果需要綑綁繩索,應使用軟墊保 護樹皮。
在沒有現成露營地時可以怎麼做
o 尋找較大面積的岩石、碎石或其他堅固的區域,作為煮食區及睡覺地點。儘可 能保護環境脆弱之區域(如植被生長、生物活動、土質鬆軟等區域),因為地 表可能需要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能恢復原貌。
o 請避開重要動植物棲地、復育區等環境脆弱敏感區域。
o 搭帳棚前,應先觀察營區周邊是否有鳥巢、腳印、糞便等明顯的動物活動痕 跡,請選擇一處看起來安全,較不會影響野生動物的區域。
o 可穿著涼鞋、布鞋、平底鞋等軟底鞋,並儘量集中活動區域,讓輕微受創的地 方有復原的機會。
o 在荒野地區露營時,若有二個以上的帳棚,請分散帳棚搭蓋區域,以減輕對植 被及地表的傷害。
o 避免在同一地點停留2天以上。
o 離開時將搬離的石頭、樹枝放回原來位置,或將落葉、松針均勻散佈於營地 上,讓人為使用的痕跡不要太明顯,也讓營地儘可能恢復至原來面貌。
o 垃圾及廢棄物處理請參見準則3
o 火的使用請參見準則5
3.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攜帶適量的裝備與食物,帶出所有攜入的垃圾,並妥切的處理無法攜出的物品。
帶出所有攜入的物品
· 離開露營地、休息區前,請將垃圾(如煙蒂)、食物、廚餘(果皮、麵 條、蛋殼、貝類等有機垃圾)都帶走。這是每位造訪自然的人都應具備 的責任,避免留下會發臭的食物,因為這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好奇,造 成牠們翻找或食用。
· 垃圾可能會讓野生動物致命,如鳥類、哺乳類等動物皆有誤食塑膠袋而 喪命的案例。
· 不要用〝火〞解決垃圾問題,金屬箔片、塑膠罐等均不能完全燃燒,況 且燃燒或許會吸引野生動物的注意或造成牠們的恐慌。
· 不要掩埋垃圾,野生動物會翻出它,或在風吹雨淋後,垃圾會外露。
· 帶塑膠袋去裝自己甚至是別人的垃圾。
· 避免沿途留下人為的痕跡及記號,可使用地圖、指北針或衛星定位儀來 定位定向,取代沿路的路條,太多的路條除破壞景觀,也可能限制樹木 的生長與健康。
排遺的處理方式
· 排遺處理不當會導致水源污染、疾病傳播及不良的觀感,如果所在的環 境沒有廁所,可考量使用下列方式處理排遺。同行隊員若不能接受這些 方式,請選擇有廁所的登山及露營地點。
貓洞地點的選擇與處理方式
· 選擇偏僻、不要太接近營區的地點,同時避免幾天下來集中在營區的某 幾個地點。
· 儘可能遠離水源、營地、步道及排水系統(國外一般建議需在60公尺外 地區)。
· 用小手鏟挖掘深約15-20公分的洞,過程中請依土壤層大致分上、下層 擺放,掩埋時再依序回填。
· 土壤中存在會分解糞便的微生物,因此儘可能不要將糞便留在石頭下(因為分解速度緩慢,也容易污染水源)。
· 可以使用草、樹葉、樹枝、石頭、雪水等取代衛生紙。
· 冬季結冰時,土壤層可能被深埋在冰下數尺距離,因此較好的方式是將排遺全部帶出。
4.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Leave What You Find
儘可能保持造訪地點的原始風貌,不任意改變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也不取走任何物件。
保留步道上的自然遺跡
· 讓你造訪之處維持原來的風貌。留下沿途發現的樹木化石、石頭、羽毛、貝殼、古物等,甚至是動物的排遺,讓其他人也能欣賞,擁有〝發現野趣〞的感覺。
不要擾亂現有的景物 · 許多人認為摘取些許野花,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這 樣想就會造成明顯的影響及破壞。
· 不要將外來植物如花草、水生植物等帶入自然環境中。
· 讓背包、帳棚、靴子及鞋底保持乾淨,縱使是泥巴或土壤,或許也會夾 帶種子、孢子或動植物。
· 不要丟棄或放養任何生物至自然環境中。
· 協助通報步道管理者需注意或處理的區域。
5.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用火的疏忽往往危急許多自然區域。除非必要,儘可能減少火的使用,並以效能高的器具煮食及照明,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爐具與代替性工具的運用
· 以質輕且效能高的爐具取代營火,不僅炊煮快捷、輕鬆、較不易留下炭 火痕跡或燻黑的石頭外,也可以在任何天氣狀況下使用。
· 登山炊具依使用燃料區可分為白瓦斯(俗稱去漬油)、丁烷、丙烷或同 丁烷等種類,甚至也有使用多種燃料的炊具及燒木材的爐子,重要的是 這些用具可以降低用火對環境的破壞。
· 請以煤油燈、蠟燭燈籠代替營火。在使用蠟燭時,請留意不要讓蠟油滴 留到自然環境中。
低衝擊的生火方式-使用現成的生火地點
· 重複使用已搭建(或之前有人使用)的生火地點,勿重新建置,以降低 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 不要刻意撿拾石塊圍住火堆,因為被燻黑的石頭,將會嚴重破壞既有環 境的美感。
· 土堆生火:在生火的地方鋪一塊塑膠布,從已破壞的地方取得無機土 壤、沙子或礫石,在塑膠布上灑上約8-13公分(3-5英吋)厚的沙土(可 以隔熱、保護土地),並將沙土形成一圓形,在土堆上生火即可。 · 火盆生火:使用金屬盆及鐵架,生火簡單快速,也更容易控制。火盆高 度至少要8公分高,為保護土地,火盆應架在石頭上或底下墊無機 土壤。
· 避免在有機土壤、落葉堆等會危害植物及自然景觀的區域生火。
降低火對環境的衝擊
· 營火雖然為傳統露營活動中的重要象徵,但營火沒辦法持續很久、也會 形成巨大的煤灰圈及灰燼,且需要大量木材;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發其 他不明野火,如果可以請儘量避免生火。
· 詢問並確認管理單位之相關規定,以及生火的技術,有些地方只允許在 特定區域生起營火。
· 如果現場沒有可用的火爐,請自行攜帶火盆或以土堆生火。
· 離去時用小鏟子將灰燼放入裝滿水的容器內,以免延燒造成問題。
木材的挑選
· 不要攀折或割鋸直立的樹、甚至倒下的樹木。因為直立的樹木,無論生 或死,都是鳥類和昆蟲的家;傾倒的樹木也為鳥類、動物提供了棲息的 場所,同時提供達到水土保持、自然生態中食物鏈平衡的功能。
· 選擇倒下、枯死並且不粗於成人手腕的小塊木材,不僅容易收集、折 斷、容易被燃燒,產生的灰燼也可以被風吹散。
· 任意剝下樹皮、折斷樹枝,不僅會產生醜陋的疤痕,也容易讓樹木遭受 病蟲的侵害。
火的管理 · 不要留下無人看管的火苗。
· 勿燃燒內襯錫箔紙的包裝、塑膠、金屬箔片剩餘的食物或其他需要善後 的垃圾。
· 離去前,停止供給燃料,並將未燃燒完的木材燃燒至完全化為灰燼為 止。
· 未燃燒完的木材,可將前端焦黑處砍掉。剩餘好的木材,請放回原來撿 拾的地點或散置於營地周圍。
事後清理
· 待冷卻後,帶上手套將所有燃燒後的灰燼、小的炭木碾成粉末,用水完 全浸濕,用小鏟子或鍋蓋將所有灰燼廣泛撒佈在遠離營地的周邊。
· 移走所有廢棄物,將沒有用到的木材放回撿拾地點或散置於營地周圍, 儘可能恢復自然原貌。
· 清理土堆和火盆時,也要把用到的沙土都處理好。
· 離去前,請確認營火已經完全熄滅,並蒐集營地周邊的落葉、松針、石 頭等,將地表回復至原來面貌。
6.尊重野生動植物 Respect Wildlife 自然環境是各種生物的家,應尊重並儘量不影響牠們的生活與習慣,不餵食、不破壞、不侵犯,讓牠們可以在山林裡繼續繁衍、茁壯。
有距離的觀察及欣賞
· 請留在步道、平台上或更遠一些的觀察區,以望遠鏡、長鏡頭相機觀 察,如果動物對於你的出現有所抗拒或驚嚇,請再離牠更遠些。
· 愈大型的隊伍愈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傷害,並驚擾周邊的野生動物, 所以請儘可能讓隊伍規模小一些,或分成小組,將對環境、野生動物的 影響減至最低。
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 不要追趕、捕抓野生動物,或為了照相而打擾牠們,尤其是夜間觀賞及 攝影的光害,可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驚嚇。
· 避免快速移動或眼睛直視野生動物,以減少對野生動物產生侵略感。
· 如果野生動物正在移動,請離開或繞過牠們的行進路線,或等待牠們通 過後再走。
· 快速通過具危險性的野生動物棲息區域,如熊、山豬等動物經常出現的 區域。
· 降低在晚上健行的機率,以避免大型野生動物或夜行性動物的攻擊。
有距離的觀察及欣賞
· 請留在步道、平台上或更遠一些的觀察區,以望遠鏡、長鏡頭相機觀 察,如果動物對於你的出現有所抗拒或驚嚇,請再離牠更遠些。
· 愈大型的隊伍愈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傷害,並驚擾周邊的野生動物, 所以請儘可能讓隊伍規模小一些,或分成小組,將對環境、野生動物的 影響減至最低。
7.考量其他的使用者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與他人分享山林環境,尊重他人獨處所需的寧靜,審慎思考自己的行為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尊重他人並互助合作
· 有些人喜歡獨自造訪山林享受寧靜與孤寂,有些人則選擇結伴同遊。請 尊重彼此的選擇,無論在行進或宿營時,都儘可能不要影響或打擾到其 他使用者。
· 應與其他使用者或團體維持合作互助的關係,畢竟在未知的自然環境 中,經常需要彼此的協助與扶持。
降低對他人的影響
· 選擇路旁的石頭或空地休息,如果植被濃密或容易壓垮時,請選擇步道 上較寬的地點休息,並讓其他人可以通過。
· 如果可能,在遠離步道和遊客的地方紮營,儘量降低對他人的影響。
· 展現對當地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如尊重地方風俗、經過私人土地時 請求許可、遵守各經營管理單位的規定與限制等。
讓自然的聲音展現
· 避免使用太亮的燈(夜晚)、收音機、電子遊戲和其他干擾設備,或選 擇使用耳機。
· 儘可能降低音量,避免太吵雜的戶外活動,尤其在夜晚和偏僻的地方, 更要顧及其他使用者的感受。
· 謹慎使用手機,最重要的是與自然的聲音協調。
|